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陶藝家的創新作品
  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12日稱,20世紀之前,中國工匠製造的瓷器一直是全球最好的。
  不過,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世紀,一些事件令陶瓷匠人大大受到影響。20世紀的內戰剛剛過去,文化大革命又開始肆虐中國。在最近的幾十年裡,工業化生產的崛起令市場不再需要擁有精妙、昂貴手藝的行家。
  如今,對行家的需求再次抬頭。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陸斌說,設計師和藝術家目前正在“致力於恢復中國作為瓷器大國的地位”。他說:“他們正在試圖找回傳統之根。”
  在中國古代“瓷都”景德鎮,24歲的陶藝家林逸心利用氣球製作易碎的碗。她說:“我希望創造一些東西,提醒人們不要忘記自然,但不是特別具體的形象。”
  她的作品看上去像是會在樹林的地上發現的東西:皺皺的知更鳥蛋殼和植物種莢。每個碗的製作需要很多天。她先是將一個氣球浸入厚厚的釉里。釉幹掉之後便會形成像皮革一樣的紋路。她用手造型,然後將氣球放氣,從而實現褶皺效果。
  這是非傳統的方法。與許多年輕的中國陶瓷匠人一樣,林逸心也將她的現代理念與傳統元素融合在一起。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景德鎮沒有立即採取工業化的做法,為了滿足全球需求而生產廉價的、迎合市場的家用瓷器。於是,景德鎮開始衰落。
  在景德鎮擁有一家工作室的日裔陶藝家安田猛說:“景德鎮沒有去設法建設大型工廠。然而,這意味著景德鎮得以保留許多技藝超群的手工藝人。”
  對陶瓷匠人而言,這裡是一塊樂土,因為從制模到上釉再到燒制,每一個生產環節都有行家。安田說,景德鎮正在吸引全中國的年輕藝術家,這裡就像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的藝術創造力噴涌而出的時候。他說:“一些奇怪的、不同尋常的事情,一種能量,正在發生。”
  2009年,感到厭倦的成都平面設計師殷九龍受朋友邀請來到景德鎮。他看到的大多是對古代設計的模仿。他說:“就質量而言,這些仿品可以媲美我們在拍賣會上看到的真品。不過我想,我們為什麼不能創造一些能夠為當今的人們所用、所欣賞的東西。我想,要是我用現代設計語言去製作瓷器會怎樣呢?”
  殷九龍對中國標誌性的青花瓷進行了研究。他放棄了傳統的風景、花卉和鯉魚圖樣,選擇使用如今常見的圖案:波點、方格和條紋。他改進了傳統梅瓶的形狀,創造了一種優雅的輪廓。然後,他將他的設計拿給當地人看。他說:“他們可以畫出漂亮的花鳥圖案,但我感覺他們不歡迎我的想法。一些人甚至叫我反革命(開玩笑)。”
  在工坊里苦幹幾個月之後,殷九龍的花瓶完成了。他說:“希望這些花瓶能夠在當代美學和傳統工藝之間建立一種聯繫,並且可以用於日常生活。”
  【延伸閱讀】
  “瓷博會”遭遇“絲綢之路” 景德鎮北上西安“聚人氣”
  2014-08-22 19:36:16
  中新網西安8月22日電(記者 張一辰)“瓷博會期間,通過舉辦與‘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相關聯的各項活動,增進相關國家與地區間文化、商貿交流,助推景德鎮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景德鎮市副市長黃康明22日在西安表示。
  2014第11屆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將於10月18日至22日在景德鎮舉行,為擴大陶瓷博覽會影響,瓷都景德鎮攜陶瓷文化北上西安“聚人氣”,併在此間進行陶瓷博覽會新聞發佈暨旅游推介會。
  馳名海內外的“瓷都”景德鎮有著悠久的製造陶瓷歷史,也被西方譽為工業革命前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城市。中國的英語拼寫“CHINA”,與瓷器一詞相同,據傳,是源於景德鎮歷史上的名稱“昌南”的諧音。
  發佈會上,瓷博會執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餘樂明對此次瓷博會進行介紹,今年瓷博會標準展位增至1900個,參展企業800餘家;將有60多家知名院所,展現硅酸鹽無機材料最新成果;唐代南窯瓷展將有近百件實物和標本亮相瓷博會以及今年的拍賣會一改以往通場的形式,將拍賣會分為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精品藏瓷專場、珠山八友專場、當代陶瓷名家專場和名窯名坊專場四個主題。
  西安市旅游局局長張永科表示,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絲綢之路的起點,景德鎮則被譽為“千年瓷都”,絲綢與陶瓷所體現的中國文化對西方世界產生廣泛影響。如今,隨著旅游產品開發與旅游線路打造,西安‘連線’瓷都將令海內外游客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大大增加。
  另悉,本屆瓷博會由中國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分別選擇杭州、武漢、西安三市作新聞發佈和推介。(完)
  【延伸閱讀】
   探尋景德鎮三寶陶藝村:古韻濃郁世外“陶”源(圖)
  2014-07-28 12:54:1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為景德鎮三寶陶藝村院內一角,老式農宅旁堆滿舊式的陶器。範文娟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為景德鎮三寶陶藝村院內一角,青石板路上,間或有陶瓷碎片組成的圖案鑲嵌其中。 範文娟 攝
  中新網景德鎮7月28日電(範文娟 李丹熊穎)“英國人都有一個關於景德鎮的浪漫理想,在三寶,我找到了心中的景德鎮。”在江西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以國外駐場藝術家身份在此獃兩個月的英國藝術家李少紅,在向中新網記者介紹她眼中的“三寶村”時如此說道。
  這位60歲的英國藝術家所說的三寶陶藝村位於“千年瓷都”景德鎮距離市區十餘公里的三寶蓬。作為世界陶瓷中心的江西景德鎮,國際上眾多陶藝家慕名來到三寶國際陶藝村“朝聖”,尋覓心中的創作家園。
  日前,中新網記者探訪景德鎮三寶陶藝村,找尋千年瓷都的世外“陶”源。這裡老式農宅依山傍水而建,行走在青石板路上,間或有陶瓷碎片組成的圖案鑲嵌其中,石礅和房瓦上長滿青苔,愈加增添古樸、寧靜的氣息。不少國外駐場藝術家正坐在屋間竹椅上遠看窗外群山,沉思構想。
  在探訪中,記者見到了三寶村的主人陶藝家李見深。1998年,李見深在景德鎮三寶蓬買下農舍,建起了三寶國際陶藝村,在這裡他恢復了中國傳統陶瓷生產場景和制陶工具,工匠用最原始的方法生產陶瓷,慕名而來的藝術家可以感受拉坯、利坯、施釉、畫坯和燒窯等已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原生態制瓷工藝過程。
  “造村制陶只是我實際工作的內容,我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精力和心血,把一個村莊、一段歷史和一個手藝融在一起”,對於三寶村的獨特性,李見深說,它承載著一個古村莊、一段千年制瓷技藝的歷史和文化,它把古代和今天的需求、東方和西方的交流變成可能。
  雖到三寶村才一個月,李少紅很是滿意自己這些日子在這裡的創作體驗,“這裡是慢生活,在這裡可以體會陶瓷文化。它跟我之前生活的地方很不同,帶給我思想的衝擊和碰撞,這樣的碰撞對藝術家的創作是非常好的。”
  在“慢”中體驗三寶,感受千年瓷都文化的厚重,這正是李見深建設三寶國際陶藝村想要帶給藝術家的收穫和體驗。“中國文化很多都是在‘慢’中發生的,這正是我所註重這個村落的傳統手藝,能給駐場藝術家帶來的生活體驗。”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很多來過三寶村的藝術家都願意留在這邊幾個月或幾年。
  “在三寶村,只有你駐足了,心靜了,這水、這山、這泥巴,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在三寶國際陶藝村擁有自己工作室的韓國藝術家李伶美,已在景德鎮獃了7年。她說,“這裡朋友多、技法多、工藝全、材料全,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實現,捨不得離開。”
  “文化像水一樣,給這個城市,給這個歷史以及今天的生活,多了一份柔性、一份清涼、一份遐想。”李見深說,三寶國際陶瓷交流中心就是這麼一個作用,因為當所有人都在做商業的時候,他做了一個非營利的文化機構。
  現如今,李見深在三寶倡導的陶藝理念,已成為當今景德鎮的一張名片。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三寶國際陶藝村已成為國際陶瓷藝術文化交流的平臺,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陶藝家們慕名前來,這裡已然成為中外陶藝家文化交流的世外“陶”源。
  對於諸多藝術家和陶瓷愛好者而言,或許“不到三寶,不算到過景德鎮。”(完)
  【延伸閱讀】
  “古韻煥採”陶瓷微書精品展在曼谷拉開帷幕
  2014-07-28 08:31:25
  新華網曼谷7月26日電 (記者 畢尚宏)為慶祝中泰建交39周年,促進中泰兩國文化藝術交流,由泰中友好協會、泰國華人青商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等多家機構聯合舉辦的王芝文陶瓷微書作品展在曼谷中國文化中心隆重開幕。
  中國駐泰使館文化參贊陳疆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他本月已參加幾次中泰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足見中泰兩國間文化交流的熱絡。他相信王芝文此次陶瓷微書作品展,對促進中泰文化藝術交流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本次展覽共展出王芝文先生的39件精品之作,作品將中國兩大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陶瓷和書法巧妙結合,在不用任何放大設備的情況下,運用難度極高的微小文字在瓷器上創作,既傳承了傳統瓷工藝的獨特風格,又提高了藝術欣賞性。現場觀眾無不驚嘆每件作品的精湛技藝和優美造型,紛紛拿起現場準備的放大鏡仔細觀察,贊不絕口並與每件作品合影留念。
  微書是中國書法藝術的一種,這項技藝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創作時需用肉眼裸視且用特製的毛筆在每平方釐米的瓷器釉面上書寫五十多個繁體漢字,形成畫與字在瓷器上的完美結合,費時耗力難度極高。
  泰中友好協會會長、泰國前副總理功·塔帕朗西、中國駐泰大使館文化參贊陳疆、泰國華人青商會會長李桂雄等百餘名嘉賓出席了當天展覽的開幕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7月26日,“古韻煥採”陶瓷微書精品展在曼谷拉開帷幕。圖為中國駐泰大使館文化參贊陳疆在開幕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畢尚宏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7月26日,“古韻煥採”陶瓷微書精品展在曼谷拉開帷幕。圖為一名參觀者手持放大鏡仔細觀看瓷器上的文字。(新華社記者 畢尚宏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7月26日,“古韻煥採”陶瓷微書精品展在曼谷拉開帷幕。圖為一件青花箭筒山水微書作品。(新華社記者 畢尚宏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7月26日,“古韻煥採”陶瓷微書精品展在曼谷拉開帷幕。圖為作者為現場觀眾題詞留念。(新華社記者 畢尚宏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7月26日,“古韻煥採”陶瓷微書精品展在曼谷拉開帷幕。圖為作品展出現場。(新華社記者 畢尚宏 攝)
  【延伸閱讀】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芝文陶瓷微書作品展曼谷舉行
  2014-07-26 14:48:17
  中新社曼谷7月26日電 (記者 餘顯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芝文赴泰國陶瓷微書作品展,26日在曼谷中國文化中心揭幕。
  泰中友好協會會長、泰前副總理功·塔帕朗西、中國駐泰大使館文化參贊陳疆、泰國華人青商會會長李桂雄等百餘名嘉賓出席了當天展覽的開幕儀式。
  陳疆在開幕儀式致辭時表示,他在本月內已幾次參加中泰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足見中泰兩國間文化交流的熱絡。他相信王芝文此次陶瓷微書作品展,對促進中泰文化藝術交流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王芝文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作品將中國兩大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陶瓷和書法結合在一起,且用難度極高的微書進行創作,使微書與瓷器完美搭配,既繼承了傳統陶瓷工藝的獨特風格及藝術精髓,又提高了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王芝文當天展出的39件作品,都是其心血之作。
  為了更好的開發泰中兩國間深層文化藝術交流,表彰王芝文在陶瓷微書創作方面的貢獻,泰中友好協會特授予王芝文“泰中文化藝術使者”的稱號。
  王芝文陶瓷微書作品展是為慶祝泰中建交39周年,促進泰中兩國文化藝術交流,由泰中友好協會、泰國華人青商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等聯合舉辦的。(完)
  【延伸閱讀】
   陶瓷鑒定專家:三四年後 高古瓷收藏或爆髮式上漲
  2014-07-17 11:06:12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日前以2.8億元成交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明清瓷也再一次成為熱議的話題。而與明清瓷器相對的宋元以前的高古瓷,便成了被冷落的對象。
  一直以來,很多藏家由於“看不懂”、“買不起”等原因,一直對高古瓷敬而遠之。10年前,藏界就有人大呼“高古瓷要大漲”,而10年後,除了少數名窯精品價格迅速攀升外,大多數高古瓷的行情依舊不咸不淡。
  “還不如民國瓷器漲得好。”本地瓷器藏家周本生認為,相比高古瓷的文物價值,其經濟價值仍處於低估階段。陶瓷鑒定專家李曉旭也認為,高古瓷的收藏性價比很高,預計三四年後,可能會出現爆髮式上漲行情。
  高古瓷定義尚存爭議
  何為高古瓷?專家們對此定義一直存有分歧。有一種看法認為,瓷器在我國東漢時期就已經具備燒制條件了,所以高古瓷器應定義為包括東漢在內的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各朝代所製作燒成的各種瓷器。
  而另一種看法則認為,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還未真正達到科學意義上的瓷器標準,處於半瓷半陶的性質。到隋代才有了真正瓷器出現,所以高古瓷不應包括東漢、魏、晉、南北朝在內,而是指隋唐五代唐宋時期燒制的瓷器。
  另外還有一種順應市場需要而生髮的內涵更少的觀點,認為高古瓷就是宋元瓷器,因為近兩年宋元瓷器頻繁亮相在藝術品拍賣會上,相對於明清瓷器而言,元宋唐瓷器時代早,高於明清之上,且存世稀少,所以稱之為高古瓷。
  不管哪種觀點,現在大家一致認同的是,高古瓷至少是明清以前各朝代燒制的瓷器,並以此術語統稱之,從而與明清瓷器在各個方面區別開來。
  高古瓷量少價值高
  周本生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高古瓷的市場行情一直上不去,即便是名窯精品價格也很不理想,如當時一件南宋龍泉窯粉青菊瓣碗價格才200餘元,這主要因為藏家當時只認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的瓷品,其他窯的瓷器還未形成市場。
  雖然五大名窯的瓷品價值高,但存市量極小。由於五大名窯的瓷器較少,於是醒悟的藏家們2000年以後才把眼光逐漸投向越窯、長沙窯、龍泉窯、建窯、湖田窯、吉州窯、耀州窯、磁州窯、洪州窯等窯口。“但事實證明,這些窯口的東西在市場上也不多,所以2008年後這些窯口的精品價格有較大突破。”周本生認為,價格的突破恰恰反映了它的收藏價值。
  國內外市場冷熱不均
  高古瓷除了五大名窯外,其餘大部分瓷器工藝水平與明清瓷器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國內外拍賣場上,高古瓷的價格相差甚遠。
  2001年以來,高古瓷行情年年看漲,由於升值空間巨大,受到不少藏家熱捧。2003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賣一隻南宋龍泉窯粉青鬲式爐,成交價近340萬元;而國內一隻類似的鬲式爐價格在兩萬元到四萬元之間,相差近150倍。另外,香港蘇富比春拍上,2009年一件南宋青瓷粉青釉紙槌瓶以6752.75萬港元落槌;2012年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億港元成交。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現在。近兩年國內可以用幾萬、幾十萬買到的高古瓷,在國際市場可以賣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很受海外藏家歡迎。”李曉旭介紹,這主要因為國內高古瓷現在還不能堂而皇之地進入拍賣市場,因為按照現行政策,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不允許拍賣,所以國內收藏家無法大量進入這個領域,價格也一直拉不起來。
  高古瓷價值高過明清瓷
  由於明清官窯瓷一直是收藏市場上的熱點,價位迅速攀升,這把明代以前的高古瓷遠遠甩在了身後。對於這種現象,李曉旭認為,主要還是藏家水平的問題。國內的陶瓷拍賣還處於初級階段,藏家規模不大,對瓷器的理解也不夠深,很多人最喜歡追捧皇帝用過的東西,也就是明清官窯瓷,把這一塊價位炒得很高。而高古瓷往往看起來不如明清瓷那麼光鮮亮麗,比較含蓄內斂,素雅靜穆,浮躁的現代人喜歡追求錶面的漂亮,未必能欣賞它的美。
  李曉旭認為,目前明清瓷價位已經很高,未來上漲空間不大;而高古瓷存世量稀少,品位高雅,現在處於價值窪地,潛力很大。隨著人們對陶瓷的理解加深、認識提高,這一塊市場早晚會起來的。他個人認為,唐宋官窯瓷應該比明清官窯瓷器貴10倍才算合理。
  想收藏高古瓷先走市場
  李曉旭表示,高古瓷收藏關鍵是要走市場。如果有機會認識社會上比較認可的收藏家、鑒定家,當然最好。而對於普通收藏者而言,可以多走市場。高古瓷的鑒定就是走遍古玩市場,大量對比,多聽行家說的,然後摸出一些路來。但切記,不能夠貪圖高檔,不要想著一開始就買一件官窯的東西。
  有了走市場的經歷,藏家的基礎就比較牢固了,如能找到一個懂行的老師,那鑒賞的水平也會很快提高。有能力的藏家一定要自己去買,才能懂得道理,才知道是什麼年代,最起碼對那個年代的東西有個感性的認識,所學的知識才能牢固,自然也就不會輕易上當了。
  與明清瓷相比,高古瓷的歷史因為比較長,因此仿造比較難,因而鑒別高古瓷真假,相比明清瓷而言也就相對容易一些。  (原標題:創新藝術家聚集景德鎮 欲恢復中國瓷器大國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fydqsuusu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